位置: > 凯时K66·(中国)官方网站 >

凯时K66·(中国)官方网站

公司新闻

发展无接触经济需警惕哪些社会问题

  • 发布时间:2024-02-04 13:41 来源:admin

  【摘要】以人与物的接触或是人与人的非面对面的远程接触为基本特点的无接触经济建构了一种新的交易组织形式。它通过节约人力、交通、时间和摩擦成本而节省交易费用。无接触经济可能使消费者受到“协同式双重剥削”,并引发数字排斥、情感冷漠、心理恐惧、隐私侵犯、伦理责任不清和就业排斥等社会问题。对此,倡导提供数字社会工作服务,也是一种解决之道。

  【关键词】无接触经济 数字排斥 数字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由于病毒的高度传染性,各地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并由此产生了“社交恐惧”和“社交距离”。但是,人们的生活、生产还得进行。因而,无接触经济形式或模式就蓬勃发展开来。它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凭借网络(手机)平台和其他工具,进行购物、会展、送货、货币存取、招聘、医疗、娱乐、教学、办公等交易活动。无接触经济建构了新的交易模式,其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将人与人的面对面接触改变为人与物的接触或人与人的非面对面接触。与以往的交易模式相比,这种实质上是人与人的活动却在形式上改变为人与物的活动或是人与人的非面对面的远程活动。

  无接触经济作为一种新的交易组织形式有重要意义,减少了交易费用,但同时会引发双重剥削

  无接触经济作为一种新的交易组织形式的出现与逐渐普及无疑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意义。评判现代经济活动的一个基本标准或指标就是交易费用。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从短缺经济转变为剩余经济的时代,生产成本的地位日益下降,交易成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很明显,无接触经济因为减少了下列成本从而节省了交易费用:

  人力成本。无接触经济大幅度减少了企业用工,节省了人力成本。比如,无人超市、售货机、无人银行、取款机等在大部分时间里都不用人工照看。在服务业,人力主要用于进行交易,人力成本的节省就是节省了交易费用。

  交通成本。无论是从企业的角度还是消费者的角度,无接触经济都会大幅度缩减交通成本。比如,远程办公使得工作人员不用集中于办公室,远程教学使得学生和教师不用到教学场所,在线娱乐使得消费者不用去游戏室或电影院,在线展览使得观展者不用去特定场所的展销会或展览馆,网上招聘使得应聘者不用去公司或工作单位,这些交通成本是传统交易活动一个固定的组成部分,现在则有节约的可能。

  时间成本。在交易活动中节省了交通成本也意味着节省了时间成本。对于交易来说,交易双方的时间匹配不好也会浪费时间。无接触经济可以很大程度上使得消费者自由支配时间,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从而节约时间。比如,人们可以晚饭后散步去银行取钱,可以深夜到售货机或无人超市购物,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观剧或游戏。无接触经济也可以降低交易双方对于时间的严格匹配,比如送货(快递)就不需要双方直接对接,可以较为自由安排时间。

  摩擦成本。面对面的人与人接触进行的交易,受到双方态度、心情和氛围等因素的影响,易于产生不愉快或摩擦。无接触经济大幅度降低人们之间面对面接触的概率,从而也减少了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摩擦,节省了由于摩擦所产生的交易费用。

  无接触经济节省的交易费用不仅仅是我们上述所列举的几项。由于无接触经济是以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为信息平台的,是信息时代互联网经济中的一个类型,所以,互联网平台相较传统平台所能节省的交易成本(如搜寻成本、信息发布成本等)无接触经济自然也能节省。

  一般来说,一种交易方式或交易的组织方式,如果能节省交易成本,就能够生存、推广、普及和发展。就节省交易费用来说,对无接触经济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可以做肯定的评价。不过,人们的认知并不是如此简单的。美国马里兰大学社会学教授乔治里兹(George Ritzer)认为,现代社会产生或出现了一种“产消者资本主义”,即产消者被作为免费劳动力,遭受资本家的协同式双重剥削,从而为其贡献剩余价值和巨额利润。

  这种理论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将资本主义分类为三种方式或系统:生产者资本主义是生产主导型的,虽然它有较小程度的消费和产消合一;消费者资本主义是消费主导型的,生产和产消合一在较小程度上存在;产消者资本主义是产消合一的平衡形式。自助性服务就是产消者资本主义的具体实现形式之一。比如,在ATM机上存取款,而不是通过银行职员;在超级卖场使用自助结账通道,而不依赖收银员;在百货公司,依靠自己去购物,等等。按照该理论,比自助服务更进一步的无接触经济,消费者自身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当然属于产消者资本主义的范畴。

  产消者资本主义创造了一种协同式双重剥削机制。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剥夺了工人的剩余价值,但主要是通过生产劳动剥夺的,这是生产者资本主义的剥削形式。在消费者资本主义中,资本家通过操纵需求机制,迫使消费者付出远超过商品和服务价值的钱,过度消费成为对消费者的剥削新形式。产消者资本主义既剥夺生产者也剥夺消费者。协同式双重剥削在各种自我服务业务中最为清晰,如自助加油站、快餐店的自助报摊、自动柜员机、超级市场的自助结算和酒店的自助登记和结账等。在所有这些系统中,原先由受薪雇员做的事,现在由消费者自己在做,但是他们并没有报酬。

  从此种视角来看,在无接触经济中,消费者受到了剥削,因为本来该由销售者(或企业)提供的劳动,现在消费者无偿付出了。或者说得中性一点,那就是,在无接触经济中,销售者节省了交易成本,但这些节省了的费用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也就是说,无接触经济隐含了对于消费者的剥削或不平等待遇。

  无接触经济在加剧不平等的同时,还会引发数字排斥、情感冷漠、心理恐惧、隐私侵犯、伦理责任、就业排斥等社会问题

  无接触经济不仅仅会造成对于消费者的剥削或不平等,它还会引发如下社会问题:

  数字排斥。无接触经济对于消费者来说,必须掌握一定程度的电子技术,比如会使用电脑、手机上网,会扫码支付,会使用一些软件或APP,等等。这些技术对于具有一定教育程度的人并不复杂,但对于低教育程度者,尤其是老年人,或者家庭贫困而没有使用过电子设备的人,地处偏僻缺乏互联网的农民等却存在困难。他们或者不会使用,或者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技术存在。因而,就会产生数字排斥。数字排斥对于被排斥者的具体感受是缺乏知识、无法获得必要的技术和服务,以及心理健康困难带来的障碍。数字排斥是信息时代的一个基本问题,并不是无接触经济特有的。不过,无接触经济会加强数字排斥的强度。因为在有人工服务的条件下,不会使用电子设备的人还可以得到工作人员的帮助。但无接触经济对消费者的技术要求更高一些,求助于工作人员协助的难度更大一些。

  情感冷漠。无接触经济使得消费者与机器或电子设备打交道,一方面可以减少与销售者面对面接触的摩擦,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情感冷漠。消费与生产一样,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但是,在无接触经济中,这种人与人的关系可能被遮蔽。在一些无接触经济的场景里,消费者只是与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传统消费所带来的人际接触大为减少,少了问候,少了介绍,少了问询,少了解释,少了祝福,多了疏远、疏离和冷漠。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眼神交流、声音和身体手势乃至嗅觉都是人们面对面交流中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心理恐惧。在无接触经济中,一些消费者(如老人、低教育程度者、残障人士、偏远地区居民等)可能由于对电子技术不掌握或者不敢参与其中,或者勉强参与心理也不踏实。而且,无接触经济大幅度减少人际交往带来的疏远、疏离和冷漠也会造成某种心理困惑,严重的甚至带来心理恐惧。

  隐私侵犯。在大数据时代,理论上,一切通过互联网与电子设备的消费行为都可以被记录保存,个人信息自然也被记录在案。这就导致隐私保护成为大问题。一些不良公司泄露、出卖个人信息,一些商家运用各种推销手段使消费者不胜其扰,一些犯罪团伙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欺诈活动。在国家法制不健全的条件下,侵犯隐私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无接触经济必然使用互联网及相关电子设备,其交易行为也必然会被记录保存,因而,隐私侵犯也必然会成为一个问题。

  伦理责任。无接触经济可能触发严重的道德责任。在传统经济中,消费者与消费活动提供者都是人作为主体操控的。在无接触经济中,消费者直接与智能机器打交道,发生事故就存在责任分摊的问题:是机器的制造者、所有者(消费提供者)还是使用者(消费者)承担责任呢?这当然可以通过技术甄别,但相对于传统经济的责任问题就复杂化了。在传统经济中,一般消费者不使用机器,难以产生机器使用不当的问题。如果人工智能机器在无接触经济中使用,那么伦理责任问题更为复杂。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功能可能发生意外的后果,这是设计和制造者、使用机器提供服务者及消费者都难以预料的。

  就业排斥。无接触经济显然大幅度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使用。无人超市和自动售货机不需要售货员,完全自动送货不需要快递员,无人银行不需要银行职员,无人驾驶出租车不需要司机,等等。无接触经济大规模减少了一线工作人员。从社会层面来看,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失业。上文提到了数字排斥,数字排斥不仅仅表现为对消费者的排斥,也会表现为对劳动力市场的排斥。无接触经济会大量减少一些工作人员的使用,但还是需要一定的管理人员和后台工作人员。低教育程度者由于缺乏数字技术而不被劳动力市场接纳,在无接触经济的劳动力市场中他们也会遭遇同样的情况。

  在上述社会问题中,情感冷漠和心理恐惧主要属于个体层面和人际层面;数字排斥既涉及个体也涉及群体;隐私侵犯主要属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伦理责任涉及企业与个体;就业排斥主要应该从社会层面来考虑。总而言之,无接触经济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涉及个体消费者、特定群体、企业和全社会。它是由于新技术使用所产生的新的交易组织方式导致或引发的社会问题中心距变动。

  预防和解决无接触经济造就的社会问题,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社会政策,提供数字社会工作服务是一项重要的应对策略

  数字技术产生社会排斥并形成数字鸿沟或数字不平等的社会问题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引起了政府、非盈利组织、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注意。对相关群体进行社会工作已经或将会成为社会工作日常实践的前沿。例如,在西班牙就有对老年人提供数字社会工作服务的案例。

  数字社会工作不是指社会工作者使用数字技术提供远程咨询和服务,而是指对由于数字排斥所产生问题或不掌握数字技术的提供社会服务的工作。数字社会工作的指向是对象(弱势数字群体)而不是技术。数字社会工作不是电子社会工作。当然,数字社会工作并不排斥数字技术,相反凯时K66·(中国)官方网站,数字社会工作者应该积极努力掌握数字技术并作为其基本工具的一部分。

  数字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数字社会中的提供服务,采取个案、小组、社区等多种工作形式,对使用数字技术产生恐惧、冷漠和被排斥的人进行心理辅导、帮助,链接资源(比如让掌握数字技术的年轻人帮助老年人),等等。

  在数字社会工作服务中,针对数字(如老人、低收入者、残障者和偏僻地区居民等)进行广泛的数字启蒙和教育是基础性工作。数字教育可以作为老年大学、社区学校的重要内容,社工机构应该参与其中。数字技术教育应该重在运用,在运用中让参与者逐渐掌握,接受无接触经济,融入数字文化。无接触经济中的电子设备的使用并不太复杂,关键在于能简明扼要地让参与者迅速学习好、掌握好这些设备。在学习中,要形成一定的数字氛围,让学习者、参与者能得到及时的帮助。数字学习和克服数字恐惧还在于要树立信心,进行数字赋权。在数字社会,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掌握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人人都有,只要转变观念、克服恐惧都能做好。

  数字社会工作还包括在中观及宏观层面上的社会工作倡导。数字社会工作者应该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发声,促使政策制定者、企业界及社区认识到数字排斥的存在及其可能的负面影响,寻求政策或服务方式的改变。这种政策倡导可以在立法层面促进数字平等法律法规的提出和通过,以法律的形式弥补数字鸿沟、帮助数字,最终实现数字平等。

  (作者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导;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讲师刘昱君、博士研究生杨阿诺和任美娜对本文亦有贡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