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凯时KB88会员登录 >

凯时KB88会员登录

公司新闻

致敬摄影家专题——于全兴

  • 发布时间:2024-05-29 21:13 来源:admin

  蜗杆螺旋线娱乐中心凯时KB88会员登录蜗杆轮齿预期效果预留给人们与偏移方向平行预赛预览方式预览照片中华人口奖(原为人口奖)为我国人口领域的最高奖,设立于1993年,每三年一届。由中宣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家统计局、全国妇联、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北京大学协办。其宗旨是通过大力表彰在我国人口和卫生计生事业及相关领域内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国际友人,引导全社会增强人口意识,坚持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摄影系主任、教授于全兴获得第八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贡献奖。

  2001年,我只身前往中国西部地区采访拍摄贫困母亲,以及她们在得到“幸福工程”救助后的生存状况。对我而言,那是一片陌生的土地,所见所闻,深感震撼。尽管行程艰辛,我还是义无反顾一次次背起相机前往。

  10年中,我21次深入中国西部贫困地区,足迹遍及11个省、市、自治区,走访了64个国家级贫困县、167个乡镇、267个村寨,采访了820多位贫困母亲。用一个纪实摄影师的镜头,记录下了西部贫困母亲的生存状态。我看见,在西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还有许多尚未脱离贫困的母亲,她们承受着我们难以想象的生活重负,忍受着饥饿、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据悉,在中国4200万贫困人口中,至少有1100万是贫困母亲,她们当中80%以上是文盲,半数以上患有各种妇科病。在养育后代的同时,她们自己的生命迅速枯萎了。

  我希望我记录下的画面,能为这些贫困母亲带来广泛的社会关注,使更多的人了解“幸福工程”,伸出援手,使这些贫困的母亲尽早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

  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自1995年成立以来,一直为改善中国贫困母亲的生存现状努力着。十五年来,在海内外各种组织和各阶层人士的支持下,“幸福工程”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幸福工程”资助的贫困母亲,有些已经摆脱了贫困,或正在摆脱贫困的努力中,有些甚至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顾彩莲 云南丘北 2001.11 顾彩莲,26岁,全家4口人。2亩山坡地年收成苞谷不到500公斤,家无牲畜。经济收入靠编竹箩,今年收入100元。她说,如果谁能帮她一些钱,养一头母牛,转过年来母牛下了小牛,她就可以还钱。

  马虎艳 甘肃会宁 2006.1 马虎艳,38岁,全家4口人,2个孩子每年学习费用700元。家有17亩旱山地,承包16亩,2005年收成小麦1500公斤、扁豆500公斤、洋芋2000公斤。经济收入靠卖扁豆和1000公斤洋芋,年收入1300元,欠外债1500元。

  东尕姐 青海互助 2005.12 东尕姐,30岁,全家4口人。14亩山旱地年收成600公斤小麦、1000公斤土豆,全年缺6个月口粮,乡政府救济口粮。经济收入靠丈夫在农闲时做小工及卖油菜籽,年收入1600元。2月份赊帐130元买一头小猪,准备在春节时杀年猪。

  熊松农 云南宁蒗 2009.8 熊松农,40岁,两个女儿都在读书,家有3.5亩坡地,租地1.5亩,年收成苞谷750公斤、洋芋1500公斤,需买300公斤大米。每年收成的洋芋自留一部分,其它全部用于喂猪,卖猪的钱再买大米,今年卖猪收入2100元。丈夫去年到北京做建筑工,春节时带回6000元用于还盖房子的借款,现已无外债。

  马尕红 甘肃宕昌 2001.3 马尕红,51岁,全家3口人,人均收入100元,人均占有粮食100公斤,无牲畜,住三间茅草房。30岁的儿子至今娶不起媳妇。

  阿吾么小李 四川布拖 2008.11 阿吾么小李,24岁,一个女儿,3亩耕地种植洋芋和苞谷,差三个月口粮,她帮别人代养一头牛,欠外债1500元。

  熊文芬 贵州纳雍 2007.7 熊文芬,28岁,全家4口人,老人和其一起生活,一个女儿,2002年三个月大的小儿子因病死亡。家有2.5亩土、2分田,2006年收成谷子75公斤、苞谷400公斤、土豆750公斤,差3个月口粮。丈夫农闲时作帮工、熊文芬卖血贴补家用。今年5月贷款2000元买一头小牛、化肥和粮食。

  罗秀花 云南金平 2001.4 罗秀花,23岁,全家3口人,有新开挖的水田2亩,年产稻谷300公斤,无牲畜。全家靠她编织穈垫的收入贴补家用。

  张顺兰 青海互助 2005.12 张顺兰,34岁,两个女儿每年上学费用1200元。7.1亩山地退耕还林后每年春季种植树苗,到了冬季便被老鼠吃掉树根,成活率只有10%。政府每年按1亩地100公斤小麦和20元补贴,经济收入靠她和丈夫外出做小工,2005年收入2000元。现欠外债2400元。

  王献英 云南昭通 2008.11 王献英,30岁,全家4口人,5亩山坡旱地种植洋芋、苦荞和燕麦,差3个月口粮,喂养一头母猪,去年卖小猪收入700元,无外债。

  周廷艳 云南西畴 2001.11 周廷艳,20岁,全家4口人,1.5亩地年收成500公斤苞谷。她外借1260元钱买了一头小牛、四头小猪,期盼着转年能有好的收入。

  张兴翠 云南昭通 2008.11 张兴翠,24岁,全家3口人,4亩山坡旱地种植洋芋、苦荞和燕麦,差2个月口粮,喂养一头母猪,去年两口子到外打工带回4000元,用于翻盖房子,欠外债1500元。

  阿吉么子阿木 四川布拖 2008.11 阿吉么子阿木,22岁,一个女儿。5.1亩耕地种植洋芋收成1000公斤、荞子收成100公斤和苞谷收成500公斤,差三个月的口粮,借钱买口粮,欠外债3000元。

  李开芬 贵州纳雍 2007.7 李开芬,37岁,全家6口人,住两间木瓦房,两位老人和其一起生活,奶奶瘫痪在床三年,两个女儿在本村上小学,费用全免。家有1.5亩土地,2006年收成苞谷300公斤、土豆1000公斤,仅够全家半年的口粮。丈夫农闲时到煤矿做小工,收入2000元,无牲畜,现欠外债3000元。

  措吉 青海玉树 2001.1 措吉,67岁。1995年底发生特大雪灾,家里的牛羊全部死掉,政府救济牛羊,生活靠政府救济。

  李兰芬 云南丘北 2001.11 李兰芬,36岁。6亩地年收成750公斤苞谷、30公斤小麦,全家4个月无口粮,靠政府救济,家无牲畜,耕种靠换工借牛。夫妇俩上山挖药材,一年能有150元收入,两个女儿,11岁的大女儿没有读过一天书。

  马玉梅 甘肃会宁 2006.1 马玉梅,31岁,全家3口人,2002年5月丈夫因病故去,两个孩子每学期费用360元,政府减免100元。1.8亩水浇地和14.2亩旱山地,年收成的粮食只够全家5个月的口粮。欠外债3000元。马玉梅季节性在本地砖瓦厂拉砖,每天干9个小时挣12元,2005年收入500元。

  杨富英 云南昭通 2008.11 杨富英,33岁,全家4口人,4亩山坡旱地种植洋芋、苦荞和燕麦,差3个月口粮,经济收入靠喂养一头母猪,去年卖小猪收入500元,欠外债600元。

  王五女 宁夏西吉 2001.3 王五女,30岁,全家4口人,有10亩山旱地,年收成150公斤荞麦,无牲畜,政府每年救济籽种。丈夫得病卧床在家,不能外出打工。

  田小梅 宁夏海原 2006.1 田小梅,24岁,全家4口人,10亩旱山地,2005年因旱灾种植的5亩小麦绝收、2亩洋芋没见苗,口粮靠娘家和借粮生活。丈夫外出打工一年挣回600元。

  且沙么尔则 四川布拖 2008.11 且沙么尔则,37岁,全家5口人,3.5亩耕地种植洋芋、荞子和燕麦,经济来源靠喂养母牛,每年卖小牛收入1000元。无外债。

  谭柳梅 广西环江 2010.10 谭柳梅,45岁,全家4口人,大女儿外出打工,小儿子读中专每学期学习生活费用5000元。3亩山坡旱地年收成玉米100公斤、红薯150公斤和黄豆40公斤,需买大米400公斤。退耕还林3亩每亩补助230元。经济收入靠丈夫做小工及养牛,年收入2500元,欠外债5000元。

  帕提木依明 新疆兵团 2007.1 帕提木依明,38岁,全家4口人,团里减免两个孩子学习费用。家有9亩地,2006年收成小麦900公斤,承包27亩棉花地,收入1500元。2004年她因胃切除和胆囊切除手术欠下12000元的外债,为了还债,丈夫每年冬季给人放羊,收入的1020元均已还债。

  覃纯菊 重庆城口 2001.6 覃纯菊,38岁,全家4口人,九年前,丈夫耐不住大山里贫苦的生活,把一双女儿抛给她出走,家里仅有的一间茅草屋被山洪冲垮,她带着两个女儿背着100多斤的沙子,一趟趟往返于山上山下,硬是自己背出了一幢房子。

  安琴 贵州纳雍 2006.4 安琴,38岁,全家4口人,2亩沙地年收成300公斤苞谷、1000公斤土豆,全年差4个月口粮,外借250公斤苞谷。2年前她患腰椎结核,住院看病、买药欠下外债近5000元。丈夫到煤矿挖煤,每月收入600元用于买药,读初二的女儿去年辍学,帮别人放羊,等羊长大了下了小羊可以分得一半,卖掉后为妈妈治病。

  杨花妹 贵州紫云 2001.4 杨花妹,41岁,全家4口人,3亩山坡地全年收成苞谷500公斤、红薯75公斤,2个月无口粮,政府救济50公斤粮食,家有一头耕牛。丈夫外出打工、她上山挖药材供孩子们上学。

  杨学美 云南巧家 2008.11 杨学美,35岁,全家5口人,4亩山地洋芋收成3000公斤、燕麦收成150公斤,差四个月口粮,享受低保每人每月40元,丈夫在家照顾残疾的兄长没有外出打工,儿子是村里唯一在县里读书的学生,一年的学习和生活费近7000元,为了能让孩子上大学,她赊账买了5头小猪,欠外债9000元。

  才仁巴毛 青海玉树 2005.1 才仁巴毛,52岁,全家5口人,有政府救济的牛羊18头(只),口粮主要靠政府救济,其夫2000年因病离世,经济来源靠采挖虫草,每年有500元收入。

  袁秀英 宁夏西吉 2001.3 袁秀英,57岁,丈夫99年去世,女儿远嫁外地,儿子离婚后出走。10亩山旱地年收粮100公斤。无牲畜,欠外债1200元(丈夫去世及儿子成家的借款)。6年前她患眼病,至今无钱医治。

  杨会 贵州纳雍 2006.4 杨会,29岁,全家4口人,2个女儿。0.7亩坡旮旯地年收成苞谷150公斤、土豆600公斤,到今年4月已没口粮,借粮生活。两年前公公婆婆过世欠下2000元外债,丈夫在煤矿做小工收入用于还债,她到县城去卖血换钱,但因办不起身份证没有卖成。

  秋么机作 四川布拖 2008.11 秋么机作,31岁,全家5口人,3亩耕地种植洋芋收成2000公斤、荞子收成250公斤,口粮不够吃,今年6月借300元买口粮的钱至今未还,丈夫农闲时做小工收入500元,娘家给其6只小羊喂养以便今后增加收入。

  博使么日扎 四川布拖 2001.6 博使么日扎,26岁,全家3口人,有5亩土地,全年可收成400公斤荞子和洋芋,5个月无口粮,靠政府救济。

  余顺琼 新疆兵团 2005.12 余顺琼,38岁,全家4口人,她和丈夫承包连里30亩果园种植库尔勒香梨,刚刚挂果的果园遇到冰雹亏损8000多元,连里帮她垫付。大女儿考上全疆重点高中,每学期外借3000元供孩子读书。

  俄的么友外 四川布拖 2001.6 俄的么友外,41岁,全家4口人,9亩山坡地年收成200公斤荞子和洋芋,只能维持5个月的口粮,其它靠政府救济和借粮生活。家无牲畜。

  马贵梅 宁夏海原 2006.1 马贵梅,28岁,全家4口人,2个孩子,家有40亩旱山地,2005年收成的粮食不够吃,全家口粮靠种植农作物换钱买粮。欠外债7000元。

  熊昌碧 重庆城口 2001.6 熊昌碧,34岁,全家5口人,丈夫患病卧床不起。她每天背着年幼的孩子和大女儿到前河边上筛沙子,还要自己装车,每筛4吨沙子,能赚9块钱。

  吉恩么吉外 四川布拖 2008.11 吉恩么吉外,39岁,全家5口人,3.4亩耕地种植洋芋、荞子和燕麦,丈夫在县里开车每月收入800元供两个在县里读书的孩子,家里喂养1头小牛和5只羊,目的是养大后卖掉还债供孩子上学,欠买牛羊的借款5000元。

  祝学英 贵州纳雍 2006.4 祝学英,44岁,全家3口人,丈夫1996年因病无钱医治死亡。2.4亩沙地年收成苞谷不够全家的口粮,每年需借粮生活。儿子在乡中学读初中住校需做饭和取暖,每星期要背苞谷和洋芋,祝学英每次背60斤煤块走2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一背就是三年。欠外债6000元。

  蒲明秀 云南巧家 2008.11 蒲明秀,32岁,全家4口人,4亩山地种植洋芋收成1100公斤、燕麦收成25公斤,差半年口粮,享受低保每人每月40元,丈夫身体不好不能外出打工,她今年用低保补助费加上外借的钱买了两只母羊和口粮,目的是卖小羊增加收入。

  马祖格 宁夏海原 2001.3 马祖格,26岁,全家5口人,家里的十几亩山坡地因干旱三年没有收成,吃粮全靠政府救济。

  于全兴自2001年始,29次前往中国西部的贫困地区,足迹遍布10多个省区的85个国家级贫困县、297个村寨,采访拍摄了1100多位贫困母亲。他的影像作品引起了全社会对中国西部贫困母亲的关注,并改变了她们的生存状态。他很自豪地说“我挑选一位贫困母亲,就一定会改变她的命运”。于全兴的作品是中国用影像改变被摄对象命运的经典之作。

  我走过,我看见,以一个摄影师的亲历,见证了中国西部贫困母亲的生存状态。在西部不发达的地区,80%以上尚未脱离贫困的母亲是文盲,半数以上患有各种妇科疾病。她们忍受着饥饿、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承受着生活中难以想象的重负。她们在抚育生命的同时,却变得越来越脆弱。但是从贫困母亲的眼睛里,摄影家看到的“不仅仅是哀怨的眼泪,更有一种对苦难的坚忍和对幸福的执著”。

  纪实摄影真正的价值是要有益于被摄对象。摄影家希望通过他的镜头,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特殊群体、关注“幸福工程”,帮助贫困母亲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

  “每一幅图片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每一幅图片背后都有一份母亲的希望。”

  于全兴自2001年始,29次前往中国西部的贫困地区,足迹遍布10多个省区的85个国家级贫困县、297个村寨,采访拍摄了1100多位贫困母亲。他的影像作品引起了全社会对中国西部贫困母亲的关注,并改变了她们的生存状态。他很自豪地说“我挑选一位贫困母亲,就一定会改变她的命运”。于全兴的作品是中国用影像改变被摄对象命运的经典之作。

  在视觉语言表达上,于全兴还是最早采用黑白和彩色照片来完成一个主题的作品之一,用黑白表现“以前”没有改变的生存状态,用彩色表现生活得到改变后的状态。还有,他美术学院教育和摄影记者的背景,帮助他成就为中国当代人物环境肖像的经典之作。

  《贫困母亲》专题影像作品,事关一个国家大型救助基金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影像调查与系统记录。摄影师于全兴历时十几年,走遍了这一基金项目涉及到的西部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边远乡村,援引社会学田野调查的系统方法,通过专业的影像记录、严谨的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现场访谈、历时十余年的追踪回访调查,为我们呈现出中国西部贫困母亲艰难困窘的现实境遇,借助小额资助作出的个人努力,以及生活得以改善之后的生存状貌。与国内大多数纪实摄影作品不同的是,摄影师在他的工作中显现出广阔的观察视野,严谨而理性的学术态度,综合各种资源和方法将话题研究与影像记录有效结合于一体的能力。这在国内摄影师中是非常罕见的。

  老人子女都在美国,条件优越,但他坚持一人留在苏州祖传老宅里居住。老人告诉我,苏州是他的出生地,老祖宗在这,他也要在这里终老。(2010年7月摄于混堂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0